日本鋼企重組后的“新生”
自從安賽樂和米塔爾于2006年合并成為世界第一大鋼鐵企業以來,全球便罕有鋼鐵企業之間的大規模合并重組。直到去年,日本第一大鋼企新日鐵和第三大鋼企住友金屬正式合并,成為全球第二大鋼鐵企業。
實際上,2011年3月份的大地震之后,日本鋼鐵業就走上了新一輪的重組之路。除了業界矚目的新日鐵和住友金屬的合并外,JFE集團下屬的幾個獨立電爐鋼廠在震后復產中率先實現了合并,成立了JFE棒材和型鋼公司;日新制鋼、日本金屬工業株式會社也于2012年10月份合并,成立新公司日新制鋼控股株式會社。
盡管日本經濟仍然沒有實現強勁復蘇,但是鋼鐵企業合并的效果已經在控制產量、降低成本、整合海外業務等方面初步顯現,為日本鋼企在全球鋼鐵企業的激烈競爭中,博取新的競爭優勢。
新日鐵住金大手筆創造整合大效益
與其他日本鋼鐵企業的重組相比,新日鐵和住友金屬的合并堪稱大手筆。自2012年10月份兩家公司正式合并后,新公司迅速采取了同類子公司合并生產、統一采購等措施。
大規模的企業重組在實現了深度整合之后可以獲得可觀的協同效應。據新日鐵住金方面估算,在合并后的3年內,該公司每年可以獲得2000億日元以上的協同效應。其中的重頭是融合研發,可實現協同效應600億日元;生產體制合理化改造可實現協同效應600億日元。此外,統一原料采購可帶來協同效應300億日元,集團總部辦公室精減可帶來協同效應300億日元,下屬公司重組也可帶來協同效應200億日元。
在重組后,新日鐵住金就開始了生產布局的調整。首先進行調整的是船板生產廠。新日鐵和住友金屬均為日本國內主要的船板生產企業,合并后的新公司擁有4家中厚板生產廠:鹿島廠、大分廠、名古屋廠和君津廠,中厚板年產能為800萬噸,居世界第一位。新日鐵住金于今年1月份將原住友金屬鹿島廠的船板分廠遷移到原新日鐵的大分廠,與大分廠的船板分廠合二為一,以便在地理位置上更靠近造船廠和便于對外出口。據悉,日本最大的造船企業———三菱重工在九州西部的長崎有4家造船廠,而大分至長崎僅有170公里距離,因此,鹿島廠的船板分廠遷移至大分廠可以大大節省船板的運輸費用。此外,大分廠更靠近中國和韓國,船板出口的運費也更低。此外,新日鐵和住友金屬的物流分公司也于2013年4月1日起開始合并。
根據新日鐵住金今年發布的中期管理計劃,該公司還將進一步調整生產布局,關閉落后和富余產能。在煉鋼、煉鐵方面,君津廠計劃于2015財年關閉3號高爐(4800立方米),于2014財年上半年關閉5號連鑄機,于2016財年第一財季關閉一吹氧轉爐;和歌山廠將推遲大修后的2號高爐(3700立方米)的投產日期。在軋鋼方面,鹿島廠將在2014財年第四財季陸續關閉2號連續酸洗線、1號冷軋帶廠、1號連續退火線和1號連續鍍鋅線;和歌山廠將在2014財年第一財季陸續關閉3號酸洗線、1號冷軋帶廠、連續熱鍍鋅生產線、連續退火線;名古屋廠將在2013財年第一財季和2014財年第四財季分別關閉4號連續熱鍍鋅生產線、電鍍鋅生產線;君津廠將在2014財年第四財季關閉1號連續退火和處理生產線,并于2013財年第四財季關閉焊接管材生產線。
新日鐵住金5月中旬公布的財報顯示,盡管整合效應剛剛開始顯現,但已經使2012/2013財年的經營情況明顯好于預期。上半財年,兩家公司在合并前合計虧損了3105億日元,而全年的凈虧損額降至1245億日元,即合并后的下半財年,新日鐵住金實現盈利近2000億日元,較合并前大幅改善。
日新制鋼控股株式會社于2012年10月份由日新制鋼和日本金屬工業株式會社合并而成。雖然2012/2013財年,由于受需求疲軟、日元升值、原料價格較高等不利因素影響,該公司未能實現盈利,但該公司在生產合理集約化、統一采購原料和大力降本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使其虧損額比上一財年大幅下降。
為了盡快實現盈利,日新制鋼控股株式會社出臺了中期合并管理計劃,旨在使重組后的協同效益在2016年達到135億日元。其中,銷售方面的協同效益將達到20億日元,生產方面為80億日元,海外業務為10億日元,其他方面如重新配置集團資源等的協同效益為25億日元。
該公司的中期合并管理計劃主要包括四方面措施。第一,調整生產布局,日新制鋼計劃將原日本金屬工業公司衣浦(Kinuura)廠的煉鋼設備集中至周南(Shunan)廠。預計這一計劃將于2014年下半年完成,屆時衣浦廠將終止煉鋼作業。此外,該公司還將擴大其在吳(Kure)廠和衣浦(Kinuura)廠的熱軋產能,同時優化不銹鋼冷軋生產,并對不銹鋼管材業務進行整合。第二,對合并后雙方的不銹鋼價格執行統一定價。第三,提高ZAM鍍層板、特殊鋼、不銹鋼和彩涂板這4種核心產品的產量在總產量中的比例,2013年要達到51%,2014年要達到53%。第四,對其戰略產品的國內外業務進行統合,如其核心產品鍍銅板在日本國內的產量為45萬噸,而也將進一步在中國、東盟等日系汽車廠集中的地區加強該產品的生產和供應。
JFE電爐廠重組實現扭虧
2012/2013財年(截至2013年3月31日),日本規模較大的普通電爐企業總體呈現效益下降的情況,但由JFE各電爐廠合并產生的新公司———JFE棒材和型鋼公司卻因重組的效果實現了扭虧為盈。
2002年,日本鋼管公司和川崎制鐵合并成立JFE集團時,重點實施了高爐大廠的重組,而對電爐小廠則保持原狀。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中,JFE大部分電爐工廠受損嚴重,因此,該公司在復產過程中對電爐廠進行了重組。JFE條鋼、大和制鋼(DaiwaSteel)、豐平制鋼和東北鋼鐵4家電爐子公司于2012年4月1日進行了合并,成立了新公司———JFE棒材和型鋼公司。
在重組過程中,新公司調整了各廠的生產設備和品種情況。第一,該公司將位于日本東北部的受災嚴重的電爐鋼廠停產,不再進行修復工作,設備遷往需求較興旺的其他地區,原廠址內部分場地作為地區倉庫,多余場地則對外出售。第二,該公司對分布在不同地區的5個工廠進行了品種調整,做到同類產品集約化生產、就近供應,以便縮短交貨期和提高生產效率。具體來看,原JFE條鋼鹿島廠和大和制鋼東部工廠將繼續供應棒材產品,原JFE條鋼仙臺鋼廠復產后繼續生產棒材,并重啟線材加工生產線。第三,新公司實施原料統一采購,大力降低成本和進行節能減排,同時有息債務減少了200億日元,為扭虧為盈作出了貢獻。
2012/2013財年,該公司的重組效果得以顯現:除銷售收入比上年增長約10%外,經常利潤亦由上年的虧損20多億日元轉為盈利20.22億日元,成功實現了扭虧為盈。
頭條鏈接
日本鋼企加速海外投資
本報訊自從安倍內閣實施寬松貨幣政策,使得日元大幅貶值,日本各企業的出口條件有了大大改善,鋼鐵出口量上漲明顯。在此情況下,今年以來,日本鋼鐵企業也加速了其海外投資建廠的步伐。
新日鐵住金出資5.4億美元,完成了對新日鐵住金博思格涂層板公司50%股權的投資。該公司為新日鐵住金與澳大利亞博思格鋼鐵公司在新加坡成立的合資公司,年產冷軋板80萬噸,熱浸鍍鋅板140萬噸,涂層板65萬噸,主要為當地的日本企業供貨。此外,新日鐵住金還購買了莫桑比克北部Revuboe煤礦的股權,產量預計達到500萬噸/年;與寶鋼集團合資在中國建造一條汽車鋼板生產線,投資總額或達300億日元。
JFE公司通過在股票市場收購的方式,提高了在印度京德勒西南鋼鐵公司中的持股;以合資的方式在中國浙江省成立了嘉興JFE鋼管公司,供應汽車零部件產業和機械制造業;投資近3億美元在印度尼西亞建造了一家汽車鋼板工廠,同時建立一條連續熱鍍鋅生產線。
日新制鋼控股株式會社于4月12日宣布,在中國江蘇省成立鍍銅鋼板生產和銷售的合資公司———日新制鋼(南通)高科技鋼板有限公司,以滿足日系汽車廠商和汽車零部件廠商的采購需求。(中國冶金報)
- 上一篇:中國武鋼海外鐵礦石到岸成本均價約為80~90美元/噸 2013/6/24
- 下一篇:6月21日進口鐵礦石市場價格整體平穩運行 201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