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業攻堅深層次難題
當前,我國煤炭產能仍然較大,結構不合理問題突出,落后產能仍占較大比重。今年我國將力爭退出產能1.5億噸左右,同時對煤炭去產能工作思路作出重大調整,由總量性去產能轉向系統性去產能、結構性優產能,重點處置“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大力破除無效低效供給,為優質產能更好發揮作用騰出空間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6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2018年重點領域化解產能過剩工作的通知》?!锻ㄖ访鞔_,今年我國將力爭退出產能1.5億噸左右,確保8億噸左右的去產能目標實現三年“大頭落地”。
有關專家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總量性去產能轉向系統性去產能、結構性優產能,有利于解決煤炭產業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應按照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著力構建促進煤炭產業發展的新機制,加快推動煤炭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去產能由“量”轉向“質”
2016年以來,我國已經累計完成煤炭去產能5億噸以上。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院長岳福斌此前表示,隨著去產能持續推進,煤炭行業運行形勢有所好轉。不過,不僅一些歷史問題并沒有根本解決,而且出現了新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系統性、結構性的,不能簡單地通過壓減總量來解決。
數據顯示,我國煤炭產能仍然較大,結構不合理問題突出,落后產能仍占較大比重,全國30萬噸以下的煤礦數量仍有3209處、產能約5億噸,其中,9萬噸及以下的煤礦數量1954處、產能1.26億噸,淘汰落后、提升優質產能的任務依然較重。
《通知》進一步明確了煤炭去產能的年度目標任務,并提出由總量性去產能為主轉向系統性去產能、結構性優產能為主,重點處置“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大力破除無效低效供給,為優質產能更好發揮作用騰出空間。
“從總量性去產能轉向系統性去產能、結構性優產能,這是我國煤炭去產能工作思路的重大調整?!眹野l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副所長張有生認為,從長遠角度看,煤炭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通過采取系統性方案來解決結構性問題。
“過去兩年,煤炭去產能工作更多的是解決了總量過剩問題,沒有很好地解決發展質量問題?!惫ゃy國際原材料行業總分析師趙東晨指出,煤炭去產能不僅要實現供需平衡,更重要的是推動煤炭產業優化結構,實現高質量發展。從總量性去產能轉向系統性、結構性去產能,既有可行性,也有必要性。
《通知》還明確,要把處置“僵尸企業”作為重要抓手,將長期停產停建、連年虧損、資不抵債,沒有生存能力和發展潛力的“僵尸企業”,作為“十三五”后3年煤炭去產能的重點。
“‘僵尸企業’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新一輪結構調整的‘攔路虎’?!睆堄猩硎?,“僵尸企業”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資源閑置和浪費。如果不能盡快推動這些企業出清,煤炭產業的結構性調整就無從談起。
趙東晨表示,把處置“僵尸企業”作為抓手,可有效避免已經退出市場的部分產能隨著行業景氣回升死灰復燃,有利于確保去產能政策效果的持續性。
南北方煤礦區別對待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此前表示,隨著煤炭去產能步伐加快,南方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退出較多,原煤生產逐步向資源條件好、競爭能力強的晉陜蒙地區集中,區域供應格局發生變化,對運力配置提出了新的挑戰,煤炭鐵路運輸的壓力加大。
《通知》明確,要統籌做好去產能和保供應等工作。有關部門和企業要根據煤炭生產開發布局調整、主要煤運通道新增需求和能力變化,完善鐵路網規劃,消除運輸瓶頸,保障重點區域電煤運輸需求。
《通知》還明確,要適當提高南方地區煤礦產能退出標準,更多發揮北方優質先進產能作用。這意味著煤炭去產能將改變“一刀切”做法,對南北方煤礦區別對待,使去產能更加科學,也有利于促進供需動態平衡。
“南方煤炭資源稟賦遠不如北方地區,如果完全按照統一標準,南方地區絕大多數煤礦都將關閉。這樣一來,在現有運力條件下,南方地區煤炭供應壓力將進一步加大?!睆堄猩硎?,實現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統籌兼顧、系統推進,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張有生也指出,適當提高南方地區煤礦產能退出標準,并不意味著放任小煤礦“野蠻生長”。特別是隨著煤炭價格企穩,更不能讓一些已經關閉的小煤礦借機死灰復燃。
趙東晨則表示,自“十二五”以來,我國一直把推動北方大型煤炭基地建設作為煤炭行業空間布局調整的主要方向,這對于推動煤炭行業集約化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在去產能中,繼續發揮北方優質先進產能的作用,有利于優化行業空間布局,提高國內煤炭供應對需求變化的敏感度,降低絕對產能規模,實現行業瘦身健體。
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根本
過去兩年來,我國在煤炭去產能過程中積極推動先進產能建設,新核準建設了一批大型現代化煤礦,優質產能比重大幅提高,煤炭產能利用率達到68.2%,同比提高8.7個百分點。
“我國煤炭產業走出‘隆冬’很大程度上是靠政策,而不是內生動力轉換成功所致?!痹栏1笾赋?,要把煤炭產業建成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現代產業,必須深化改革,推動產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實現由數量型、粗放型、外力推動型向質量型、集約型、內生動力型的轉變。
《通知》提出,充分利用產能置換等市場化手段,加快形成一批工藝先進、生產效率高、資源利用率高、安全保障能力強、環境保護水平高、單位產品能耗低的優質產能。引導煤炭企業更加注重清潔、高效、安全、綠色發展,不斷提升煤礦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研究開展重點產煤地區轉型發展試點。
“去產能歸根到底要推動煤炭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睆堄猩f,這一輪去產能中,將有一大批安全生產水平差、機械化程度低的企業淘汰出局,一大批清潔、高效、安全、綠色的礦井脫穎而出,煤炭企業由此加快轉型升級。
趙東晨建議,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要推進產業鏈的縱向整合,鼓勵大型企業繼續向下游電力、煤化工、鐵路、航運等領域延伸布局,加強煤炭供應與下游需求銜接的緊密程度。二是要推進煤炭物流和交易網絡建設,降低交易成本。三是要推動大型企業間的橫向整合,提高行業集中度。
“當前,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煤炭經濟深度融合,推進煤炭業與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協同發展,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苯敲粽J為,應按照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求,構建產業發展新機制。
同時,還要深入推進煤電一體化、煤焦一體化、煤化工、煤建材、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產業相互融合,促進產業鏈整體升級,提升產業價值鏈和產品附加值;推動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創新,健全法人治理結構,促進管理升級;推動供給側與需求側協同發展,構建產銷一體化發展機制,探索煤炭市場供需新模式、新業態。
來源:經濟日報
- 上一篇:1~4月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 2018/5/17
- 下一篇:山西部分地區焦炭提漲50元/噸 漲后有少量成交 2018/5/17